第五百五十五章 祭奠
翌日,天才将将亮,徐九就从床榻上起身,准备出门。 月洞门前,小丫鬟来回徘徊。 当见到徐九过来,她忙疾步上前,道:“郎君,娘子有些不大好。。” 徐九停了步子,道:“她怎么了?” “娘子昨晚高热,今早才退了些。” 徐九唔了声,随意的道;“我这会儿有事,等回来了,就去看她。” 他提步向前。 丫鬟急忙拦住,道:“郎君,娘子昨晚一直念着你,清早时,奴看到她很是伤心呢。” 徐九默了默,语调转柔,道:“你去厨下,做些顺口的,中午过后,我便会回来。” “郎君,”丫鬟低声呢喃。 徐九却看到远处门边。 那里立着一频频向里张望的管事。 徐九明了,那是宁氏特地派来与他同往的,便越过丫鬟,快步与其汇合。 丫鬟望着他背影,有些不知所措。 官驿里,郑三把才刚收来的纸条递给柳福儿,道:“这是去年得了那样式白绢的人家。” 他点了点上首位置,道:“杜家也在。” 柳福儿看他一眼,道:“你想说什么?” 郑三大力眨巴两下眼睛,努力表现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企图。 只他实在不善掩饰自己。 柳福儿一眼便明了他的意有所指。 她轻轻划过上面的杜姓,淡声道:“查查也不妨。” 郑三咧嘴,笑道:“是吧?那瘪犊子阴着呢,保不齐就是他想帮徐九上位,使了阴招。” 对杜五的阴狠,柳福儿深有体会。 且他们之间还差着一件血债呢。 梁二那刀不能白挨。 “让他们小心点,”柳福儿叮咛。 “放心吧,他们心里有数,”郑三摆手,颠颠出门。 馆驿外,馆吏迎了徐九,引他往里去。 徐九却不想让柳福儿以为自己可以摆谱,便把馆吏打发了,只带了个管事过来。 院门口,梁家的兵士板着脸,守在那里。 见两人过来,很是严肃的将两人拦下,另一同伴入内回禀。 管事转眼,见徐九被这般对待,非但没有恼火,反而还嘴角带笑,态度恭谦,不由大讶。 要知道,徐九在徐家,可是除开徐大之外,最有可能登上家主之位的人。 能让他这般的,管事还真是第一次见。 正房里,柳福儿很快出来。 见徐九立在门边,忙快步上前,并拱手告罪。 徐九笑着摆手,言道:“城主只身在外,小心些总是好的。” 柳福儿微笑,与徐九并肩向外去。 从昨晚宁氏说过后,徐九自己也在自省。 抛开柳福儿身份,她本身到底是娘子。 所以在今早来时,他特地多备了辆行得稳当,装饰得也更素雅精致的马车。 上了车,柳福儿抽抽鼻子,左右看看。 郑三坐在车辕,听到动静,便撩了帘子一角,道:“怎么了?可是哪儿不妥?” 柳福儿摇头道:“他倒是风雅,还弄了淡香。” 郑三瞥了下嘴,道:“亲哥都没了,他还有这心思。” 柳福儿淡淡勾了勾嘴角,没有言语。 大家族里,亲情往往最是可有可无的。 唯有利益才能让他们联系的更加紧密。 似徐四这样的异类,放眼整个王朝,怕也不多见。 车夫偷偷看了眼郑三,不敢吭气。 前面传来一声脆响,车夫忙不迭吆喝。 随即,车子微微一晃,往前挪动起来。 郑三忙把帘子放下,以免烟尘窜进来。 柳福儿微倚着车壁,闭目养神。 约莫过了两个时辰,又或者更久。 柳福儿只觉自己已经迷迷糊糊睡了一觉,才感觉马车一顿。 郑三在门边低声道:“到了。” 柳福儿唔了声,随手整理下衣裳。 帘子静等片刻才撩了开来。 柳福儿缓步行出。 抬眼便见到高耸的楼牌。 徐九从前面的车子上下来,过来道:“从这儿咱们就要走进去了。” 柳福儿点头,搭着郑三的手,跳下马车。 徐九抬手微请。 柳福儿点头,随他前行。 郑三转身从车厢里提出一早备好的祭祀之物。 管事见状,立刻隐晦的看了眼徐九。 见其并未留意后面,便悄悄示意车夫将准备的东西拿出来。 徐九带着柳福儿穿过一排排林立的石碑,来到一座不大却很考究的石碑前。 柳福儿立在跟前,看着冰冷石碑上徐四的名字, 昔日两人相识相知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犹记得他与她说家中妻子有孕时的喜悦,难忘他知晓自己身体不好,眼中浮现起的浓浓担忧。 而今,孱弱的她已身强体健,他却抛下的嗷嗷待哺的孩儿与柔弱的妻子,撒手而去。 这正应了那句,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她仰起头,想让涌上来的泪水倒流。 但显然泪水自有意志,不待她反应,已不受控制的落了下来。 郑三大步来到近前,摸了块帕子递过去。 徐九转眼,才发现柳福儿不对。 但显然已不用他说什么。 郑三闷头来到碑前,将带来的东西一一摆上。 徐四变了变脸色,转头看管事。 管事忙也提了食盒和篮子上来。 徐九满意了,盯着郑三和管事。 柳福儿此时已将帕子遮在脸上。 郑三将物什摆好,立在她身后,低声道:“人寿都是天注定,徐四郎君知晓你能来,便是在天上,也会含笑的。” 柳福儿微微点头,过了半晌才深吸了口气,将帕子拿下。 管事小意上前,将准备的香递上。 徐九拿了一注,将另一注给了柳福儿。 两人一次点了香,柳福儿便向徐九示意道:“我有些话想单独与四郎说说。” “好,”徐九忙带着管事往后退。 郑三拿了软垫,放到地上。 柳福儿点头,示意他也退后,而后才跪坐下来,倒了杯清冽的酒,放在近前,而后道:“你的孩儿在我那儿,过得还不错,你尽可以放心,我会把她视作己出。” “还有崔氏,”她弯了腰,把铜盆拖到近前,点了纸钱,扔进去道:“就随她意思,若是在这儿呆得不顺,我便带她回江陵,或者去她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