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妹妹?
梁康正色与他对望,半晌,挤出点假笑,道:“多劳父亲惦念,阿娘身体康健,精神矍铄,极是好呢。” “好好说话,”梁二站起来。 帐里没别人,他也不用装像。 “再跟老子阴阳怪气,当心抽你。” 梁康紧抿着嘴,盯着他。 梁康的眼睛越长跟柳福儿越像。 看着这双澄净的大眼,梁二气有点短。 梁康等了会儿,见梁二非但没过来,反而重又坐回去,便起身告退。 梁二有气无力的摆了下手。 等梁二出去,他叹着气揉疼痛不已的脑袋。 看来,儿子也知道彝娘子了。 好在这事已经解决了,等到知道结果,自然也就好了。 郑三从外面进来,见只有梁二一个,便道:“郎君呢?” 梁二往边上一指。 郑三掉头就走。 “回来,”梁二叫住,朝他勾手。 待他来到近前,道:“要是康儿跟你打听彝娘子,你不得隐瞒半点,把这里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他。” “不是吧,”郑三嘴巴张大,“他怎么知道的?” 大郎可是个很知分寸的,这种事不可能跟小郎君讲啊。 “康儿都多大了?” 梁二翻了下眼睛,道:“江陵城里,现在好些事都归他管。“ 郑三了然。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他拍着胸脯保证,掉头出去。 隔壁帐中,崔大正在喝茶,眼睛看着摆在案几上的文章。 一旁汪四郎垂手候立,显得有些紧张。 郑三进来,没看到梁康,便笑着朝崔大拱手。 崔大起身,与他寒暄。 郑三打着哈哈,只言起居用度可好妥当。 崔大此来本也没打算多待,便笑着说都好。 郑三便接托词,出去寻梁康。 军营里,梁康几人的动向尤为被人关注。 郑三只问了两个兵士,就顺利寻到脑袋捧着脑袋,正窃窃私语梁康和侯小郎。 郑三急急过去,笑着见礼。 梁康立刻停了交谈,三步并做两步的上前,搀起郑三,还礼称伯父。 郑三顺着梁康力道起身,端量长大许多的梁康。 看面容确实与都尉肖似,但看其举止形容,更像大郎。 郑三不由笑了起来。 这样也好。 只望他能有大郎的心眼,那将来,他们这些人,这些人的子子孙孙才能有靠。 “阿娘时常与我提及,说郑伯父和周伯父与她最是要好,要我来时,有事便可向伯父询问。” “正是呢,”郑三笑道:“当年你娘发嫁,我们可是都以她娘家人自居呢。” 这事,梁康还是第一次知道。 他瞪大了眼,有些惊讶。 不过想想,以阿娘的本事,跟他们交情这么铁,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么一想,梁康就淡定了。 “如此,都是自家人,那我就有话直说了,”梁康的念头在脑子里快速打了个转,决定还是直言。 他将听说有人要嫁给梁二的事讲了,并道:“这事可是真?” “是有那么回事,”郑三点头,他顿了下,看梁康。 梁康很是淡定,淡定的根本就不像十二岁的小郎。 郑三心里高兴。 喜怒不形于色。 这点跟老太爷很像。 他还年轻,过几年,也许还会更好。 郑三心里暗自嗟叹。 大郎还真是会生,这孩子也会长,全挑着家里最好的地方长。 梁康等了半晌,见郑三还没开口,不由有些急了。 一旁,侯小郎问:“那那个人呢?“ “小郎,”梁康微微蹙眉,教导道:“长辈讲话,不可以插嘴。” 侯小郎哦了声,缩去后面。 郑三看他一眼,笑道:“不过都尉拒绝了。” 他将梁二拒绝,彝娘子上门来,没有条件的救了人,梁二又上门去跟彝娘子亲爹拜了把子的事一五一十讲了。 听完,梁康淡淡问:“就是说,现在我多了个妹妹。” “是个意思,”郑三呵笑。 梁康心里松了口气,郑重行礼。 “多谢伯父帮阿耶周旋,我替我和阿娘多谢了。” “说这个就外道了,”郑三笑着拉他道:“这会儿日头上来了,太晒。” “你们做了一路的船,太累,等你歇过来,咱们进山玩,” “到时叫上彝族长他们,我也想认认这个妹妹,”梁康顺口接道。 “行,”郑三顿了下,又笑了:“他们可是地头蛇,不论你想看什么,玩什么,只要这儿有了,他们就能带你去。” 敢带过来,那就是不怕查证。 梁康心头安定,笑着点头。 拉着侯小郎回去大帐。 郑三回去,把原话回禀给梁二。 说完,他笑了。 “这孩子的机灵劲,跟那会儿的大郎不相上下。” 梁二眼眸一闪,想起当年。 那会儿的柳福儿瘦瘦小小的,又一身胡服,聪慧狡黠的黏上尾巴,就是狐狸。 一眨眼,她的儿子都跟她那时差不多了。 而他,也老了。 梁二眼眸微转,道:“给彝族长去个信,问他那日有空。” 郑三挑了下眉,立时领悟。 梁二道:‘时间越早越好,他们呆不了多久。“ 郑三答应着,急急往帐外去。 梁二搓了搓眉心,重又提笔写信。 这一次,他眉眼带笑,笔下更是运转如飞。 待到完成,他将信妥帖的放进竹筒,命兵士以最快的信鸽送走。 翌日,天才刚蒙蒙亮,彝族长便带着彝娘子和几个精壮的汉子过来。 兵士经过前晚,已知晓梁二与彝族长的关系,见他过来,忙分出人去主帐,又请了彝族长一行人去边上的帐内暂歇。 “不用那么麻烦,就在这儿就挺好,”彝族长摆手,声音郎朗。 没出一盏茶,梁二便阔步行来。 见到彝族长,他大笑着展开手。 彝族长亦然。 两人拥抱了一瞬,分开后,梁二笑道:“昨晚我家小儿随师游历,正巧经过此处,按说本该我带着他去拜望,只是他们行程太紧,晚些时候便要启程……” “无妨,”彝族长笑得爽朗,“侄儿远道过来,舟车劳顿,定然辛苦,怎好让他来回奔波。” “正好,我这两天天闲的发慌,来回走动走动,也能活泛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