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五百零三章被罢免的太宰

第五百零三章被罢免的太宰

    儒家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孔丘他老人家的思想是绝对经典的。

    虽说被后来的那些个傲娇子孙篡改得七七八八,但有一点是达成了共识。

    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一点在古代世界是非常难得的。

    这个时代的全世界的统治阶层都将治国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

    唯有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一直恪守着孔夫子那句话。

    无论底层人民如何拜神、敬神,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化人都是不信的。

    至于那些什么“此乃不祥之兆”一类的狗屁,不过是这些心思玲珑的读书人的政治武器。

    这一点对国家影响到底有多大?

    例如,这一次种师道在攻打沈州的时候突然病死。

    除了少部分不想打仗的人会以“此乃不祥之兆”来劝皇帝撤兵以外,其他人都只会认为元帅是真的老了。

    人生老病死是常态。

    若这事搁在欧罗巴大陆会发生什么?

    不得了!

    一定是神发怒了,赐死了元帅!

    这事违背神的意志的!

    赶紧撤兵吧!

    全部撤回来!

    一个不许留!

    陛下赶紧去祷告吧!

    向无所不能的神忏悔!

    发誓以后再也不去攻打那里!

    你看,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区别。

    华夏的精英阶层们,治理国家,从来是靠人,靠人的智慧,绝对不是神。

    所以,留给赵桓的局面,并不算差。

    这不,赵桓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把这些读书人的嘴巴堵死了。

    至于某几个在下面跳着说“此乃不祥之兆”的,此时已经被明明白白安排到了去岭南的路上。

    即将为那里建设美好家园做贡献。

    东京城外一层又一层宏伟的殿宇,错落有致,那些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动着耀眼的光泽。

    一团团繁盛的树枝,将这座初具规模的宫殿,簇拥起来。

    大明宫见证了大唐的盛世,被史书铭刻。

    而赵桓的紫微宫已经初具规模。

    紫微宫靖康三年开始建,它的规模是盛唐大明宫的三倍。

    朝廷调集了50万民众修建紫微宫。

    其实前唐长安旧宫就叫做紫微宫,紫微宫真实的意思是天宫。

    在神话传说中,紫微宫是天帝的居所。

    赵桓此意明显,朕之所居,乃四方之最高,统领万物星辰,天朝乃四极之心,八荒皆要来朝拜。

    这紫微宫的正中心,有一座高有600尺(200米)的建筑,共有九重,象征着九重天阙。

    皇帝在第九重,能看见汴河之水,在朝阳的光辉下,如同一条神奇的光带,从东京城穿越而过。

    赵桓已经有充足地财力来修建彰显帝国盛世的殿宇。

    有人却在感慨皇帝的穷奢极欲,已经年年征战的劳民伤财。

    看着那仿佛要入云端的天阙,甚至有人感慨那是亡国之兆。

    就像皇帝执意要征伐金国,元帅猝死一样。

    悲观主义者认为,皇帝更应该将国库里的钱免费给到穷人,让天下所有人安居乐业。

    几天后,在前线的局势如同波澜诡谲一般的时候,东京城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足以轰动整个东京。

    大宋太宰徐处仁被御史台弹劾贪污巨款,而随后几天,督察院的人彻夜不眠。

    很快,一场震惊朝野的罢免,从皇宫里传出来。

    罢免徐处仁太宰之位,贬官到荆湖南路的潭州。

    这是靖康十年,与岳飞大破铁浮屠一样的大事件。

    徐处仁在太宰位十年,这十年,与大宋之前的权力部署不同。

    太宰承担起了空前的责任,相应,也具备了空前的权力。

    在大宋第一次新政下,太宰主导了最具影响力的商贸改制。

    可以说,这十年,是大宋商贸改制硕果累累的十年。

    传统的规则被打破,新生的利益集团就像是驰骋在草原上的饿狼,在猎杀自己的猎物,迅速扩充自己的地盘。

    但也正是在这种财富空前加剧的同时,太宰有了获得巨额财富的手段。

    有人不禁感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徐相公十年为大宋鞠躬尽瘁,如今却得到这么一个下场。

    并且,有人深度分析,前脚元帅在前线阵亡,后脚皇帝就动太宰,实在是操之过急。

    这使得大宋的权力出现了短暂的真空,必然造成混乱。

    且皇帝这样未免太过无情,即便徐相公有错,也没必要做得如此绝情。

    此时正是前方危及时刻,却不顾大局,而罢免太宰。

    这会让人觉得,皇帝已经忍受太宰到了极限,未免令人寒心。

    而真正老谋深算的政坛高手则一语道破了皇帝的心思:以徐处仁为代表的新的利益集团正在空前膨胀。

    这股新的力量,正在开始干涉当今太子的人选。

    皇帝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动徐处仁,是正好趁着矛盾都在金国。

    而接下来,无数人都在猜测,谁会顶替徐处仁的位置。

    最有希望接任太宰之位的是参知政事、商部尚书唐恪。

    唐恪几乎是大宋商贸改制的第一执行人,他对大宋这十年的改制功不可没,且暂未涉嫌与徐处仁的贪污。

    无论是从威望还是政绩来看,都应该是唐恪。

    且这一大堆摊子,也只有唐恪能扛得起。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太宰之位非唐恪莫属了。

    但任命很快就出来了,新的太宰并非唐恪,而是年纪轻轻的海军大臣虞允文。

    虞允文今年才多大?

    才二十七岁!

    一位二十七岁的帝国首相,将接过徐处仁的担子,掌管大宋的行政运行。

    这个国家的领土是世界之最。

    这个国家的风俗各异。

    这个国家的人口是世界之最。

    大宋的商贸还在飞速增长,对外的渗透,如同饿狼对羊圈的饥渴一样。

    无数的商人露出了獠牙,准备撕开血肉。

    大部分规则在被打碎,又在野蛮地重塑。

    在矛盾中撕扯,在鲜血中成长。

    而这一切,都将交给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

    这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权力交接。

    所有人都震惊皇帝的决策,无法揣摩深宫中官家的圣意。

    在权谋家们看来,这是一步最失败的棋。

    鲁莽、冲动,不守权衡规则。

    在元帅刚刚过世,前线军心不稳的时候,贸然罢黜宰相,必然造成内部动乱。

    若是内忧外患,大好的格局,很可能会瞬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