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神洲异事录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六章、青衣百户

第五十六章、青衣百户

    “这是六十年陈的‘玉壶春’……酒味清香有余,然醇厚不足……愚以为,比起六十年老陈的‘凤酒’似略微不如……”徐无病一边品味这杯中之酒,一边顾自说道。

    李重盛扭头朝高良士望去,眼光中带着询问之色,那内廷大总管忙拱手道:“回万岁爷,真真是六十年陈的‘玉壶春’……这还是今年开春自赣南道江州府贡上来的,拢共就十坛,今儿个老奴见万岁爷高兴,特命内侍从库里给取了一坛……”

    李重盛当了七十年的皇帝,平日里要么上朝听奏,要么下朝批折,终日埋首于天下大事;偶尔于这浮生中,偷得半晌之欢,也是尽顾着与贵妃游园逸乐,谱词听曲……于这饮酒之道,却着实不精。如今皇帝听得徐无病便只是浅尝一口,就已猜出了酒名与存贮年月,不由得心中大感意料之外。

    皇帝哪里能想到,徐无病在高升客栈里,连饮了七日的好酒,虽然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然而于不经意间,却也几乎是尝遍了天下名酒……尤其是那六十年陈的“玉壶春”,当时无病听那店掌柜道出了酒名便觉甚是风雅,不料喝过之后,但觉此酒只一味地呈弄馨香甜润,却少了许多白酒应有的爽辣醇厚,是以便记忆犹新。今日一饮,味道如出一辙,无病自然便立时想到了酒名……

    李重盛执宰天下七十年,什么样的人物没有见过!但今日这一位举止落落、容貌脱俗的青年,实在是令他眼前一亮。徐无病在御前的举止,也算是中规中矩,无丝毫逾越之处,但举手投足之间,总跳脱出那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这是一股什么样的气质?就算是自己的十几个皇子,除了赵王李义之外,都没有人能在他这位大乾天子的面前如此地随意,如此地,信手拈来……就只是喝一口酒,还能讲出,这许多的门道……

    “高良士,你把朕剩下的那九坛‘玉壶春’……过一会儿全数给徐卿送去!……”李重盛吩咐道。这位老皇帝目下的心情,是着实地感到兴奋了,这兴奋中有三分的有趣,七分的欣喜……他御宇天下七十年,身边的人要么拘谨失措、要么奴颜卑膝,尽是些口是心非之徒,就算他高良士——一个尽心竭力地服侍了皇帝四十余年的内廷大总管,平日与他说起话来,也全没有这样的兴致……

    “还有!……刚才徐卿说的那什么……六十年的老‘凤酒’……你也去弄十坛,朕……全赏了!”李重盛旋又补了一句。

    “老奴领命!”高良士躬身唱了个喏,说完又朝徐无病偷偷看了几眼,眼神中,除了艳羡之外,竟还多了几丝幽怨……

    “微臣谢皇上赐酒!”徐无病向皇帝拱手说道。话虽然说的很客气,但见他,人也没有起身,眼眉之间,也没有露出一副感恩戴德的大欢喜之情,只是略略地拱了拱手,淡淡地说了那么一句。仿佛他言下之意却是在说:“你皇帝富有四海,送我这区区几十坛酒,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要是换作平常日子,平常的人,天子早就不开心了。谁让今天对于他徐无病而言,就是一个大好的日子呢?皇帝泡了一个温泉浴,心情本就大好,听了无病之言,更觉得是纯由内心、发自肺腑,不作雕饰、反为自然……当下,李重盛的心里,更是喜不自胜,便又连续地劝无病多喝酒、多吃菜……

    君臣两人,一老一少,便如久未谋面的忘年老友一般,一边喝酒吃菜,一边扯起了家常:

    ……

    “你叫徐无病,来自江南?”李重盛问道。

    “回陛下,微臣徐无病!自江南道杭州府而来……”徐无病道。

    “江南好啊!朕去过几趟……孤山云底看梅花,莲亭枕上闻桂子……说起来,朕也有二十年没去啦……”李重盛悠悠说道。

    “嗯……那孤山的北面,尽是一片梅林。冬日里有腊梅,早春时节有绿梅、朱砂梅、红梅、杏梅……花开出来,粉色的、朱红色的、绿色的、白色的……各色的都有,开得到处都是。我在杭州的时候,每到冬春时节,最爱爬到孤山顶上去看梅花了……风吹过来,漫山遍野全是花香,可好闻啦!……”徐无病喝了一口“玉壶春”,又吃了一块不知道什么菜名的獐腿肉,缓缓说道。

    无病的这一番话更是勾起了李重盛对于当年巡游江南的回忆,“咳!……不知道余生还有没有机会再去那里看看了……”皇帝内心不由暗叹了一声,却不欲再展开这个话题,于是话锋一转,又问道:

    “你这‘无病’的名字,是谁给你取的?”

    “是我娘亲给我取的。小时候,我们村里经常闹灾荒,发瘟疫,好多孩子都病死了。娘亲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就想着让我一生都能无病无灾、平平安安……可没想到,我娘亲和我阿爷,却在我十岁那年,双双染了瘟疫,都病殁了……”徐无病回道。这时他忍不住又想起了童年的过往,心下不由得生出一丝悲怆……

    “哦……看来,你是自小孤身长大,这也……着实不易,着实不易啊……”李重盛喝了一口酒,忽然心有所动,遂又说道:

    “你这‘无病’可作你的字,然读书人行走于世,还当有一个大名。朕再赐你一个名,如何?……”

    看徐无病放下杯子,看着自己,李重盛捋须沉思了片刻,说道:

    “无病无灾,尚且不够,此生为人,须有恪守……朕便赐你一个‘恪’字,恪遵圣贤之道,恪守仁义之德!……从今往后,你的大名便叫徐恪,字无病,可好?……”

    这一次,徐无病却站起了身,走至席边,跪倒在地,向天子行了一个稽首跪拜大礼,道:“臣徐恪……谢皇上赐名!”

    “好好好!起来吧……高良士,斟满酒!……朕要与恪爱卿,满饮一杯!”李重盛一边抬手示意,一边笑道。

    从此,徐无病俯仰于天地之间,立身于江湖之上,便又有了一个大名——徐恪!

    恪遵圣贤之道,恪守仁义之德……恪之意,大矣哉!

    世人若能都做到这一个“恪”字,对于这天下至理,“仁义礼让、孝悌忠信”苟能时时谨遵、处处恪守,这天下便是一个朗朗的乾坤,这世间必是一个清白的人间……

    但这人世间,又能有几人,于这“仁义礼让、孝悌忠信”之诸般大道至理,自始至终,恪守一生?

    能真正做到这个“恪”字的人,也必不是凡俗之人……

    ……

    徐恪起身,接过了高良士斟满名酒的金杯,与皇帝对饮了一杯。

    皇帝兴致颇高,放下酒杯,挥手令徐恪坐下,便又问道:

    “无病,你知道,朕今日为何要将你召进宫来吗?”

    皇帝为什么要单独召见自己?这个问题在徐恪进宫之后,他便已在不停地思索,但任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当今天子却为何独独要召见自己这一个区区的从七品经历。于是,徐恪索性便不再多想,既来之则安之,皇帝说什么,他就答什么,天子叫他饮,他便尽情喝……

    见徐恪一脸的茫然,李重盛紧接着说道:

    “朕听到奏报,那天宝阁为赈灾之事,今日捐出了一百二十万两银子!……”

    “天宝阁心念苍生,忧劳家国,捐纳巨银,解朝廷之困、救灾民之急,实乃陛下之福,亦属百姓之幸也!”徐恪拱手为礼道。

    “是要赏!朕会赏赐他慕容远山一个大大的名分!……”李重盛点头说道。

    皇帝此时,大约也是吃喝得差不多了,说完便站起了身子,在这酒席边顾自踱步……他一边缓缓地走路,一边又徐徐地说道:

    “不过,无病啊……你且想一想,我大乾天下,有谁能做到,一出手就是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我大乾国库,方今也只剩得七十万两,你身为户部经历,这个想必是知道的……天宝阁此次捐银之豪举,其心……可奖,其势……亦可忧啊!……”

    见皇帝起身,徐恪也站了起来,垂手肃立一旁。他暗自心道:“想不到慕容阁主如此深明大义!我徐无病前番只是随意一言,他慕容远山竟当真慷慨解囊……”

    李重盛见徐恪兀自沉思,便当他心中存疑,又道:

    “无病,你可知……这天下门派,有‘一塔、二山、三阁、四门’之说?”

    徐恪道:“回陛下,臣略略听说一些,但不知详情……”他想起,那日在太湖捉妖大会上,书仙也曾与他讲起这天下门派之说。

    “哦?你且说来听听……”李重盛见徐恪年纪轻轻,竟还懂一些江湖见闻,不禁微露诧异,便挥手让徐恪道来……

    “臣闻:那‘二山’,乃是‘北有少山、南有蜀山’,据说少山门徒,不下千万之众,下设‘外四堂、内三院’,算得上是江湖第一大门派……”徐恪回道。

    李重盛摆手说道:“那少山派么……徒以人多取胜,门中却乏高手……更谈不上什么‘江湖第一大派’了……倒是那蜀山派,据闻他门中弟子俱是修仙习道之人,想来必不简单。不过,近些年,江湖中从未听闻有蜀山弟子现身之事……至于那‘蜀山四仙’么,朕也是徒闻其名,未见其人……”

    徐恪想起那一夜,自己与慕容嫣在玉山古庙旁猝遇黑熊精,正当性命堪忧之际,幸得一女子飞剑相救。事后听慕容嫣说起,救他二人性命者,乃是怡尘与怡清两名道姑。他心道那两位姐姐道法高深,能凌空御剑,或是蜀山中人也未可知。只可惜,缘铿一面,当时她二人匆匆离去,自己竟无缘得见,今后,也不知何时能有缘得以当面拜谢……

    李重盛负手独立,仰首看了看殿柱上端的蟠龙,又道:

    “江湖盛传:一塔为尊、二山称雄、三阁翘楚、四门不凡……这‘一塔’么,就是‘司命塔’……不过,那司命塔到底在何处,朕也是不知……这‘二山’么,自然是北有少山、南有蜀山……这‘四门’乃是天山剑门、蜀中康门、南海药王门与湘西鬼门……”

    徐恪不由心中暗道:“你乃大乾天子、一国之君,怎会对这些江湖门派了如指掌?……”

    李重盛恍似看出了徐恪的心思,笑道:“你莫道朕只是一个天子,朕早年学剑,之后亦常修炼一些养身之术……是以对这些江湖琐事,也略知一二……”

    一旁的高良士也道:“万岁爷非但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一位至圣明君,这一身的功夫,亦是独步……”

    李重盛将手一摆,那总管便立时禁声不敢再言。皇帝又道:

    “这些个‘一塔’、‘二山’、‘四门’都是远在天边,朕也无暇去劳心……不过,这‘三阁’么,乃是无极阁、神王阁、天宝阁……却都在朕的眼皮子地下。除了神王阁乃是我大乾的拱卫柱石之外,其余两阁,都在我京畿重地、天子脚下,朕不得不防啊……”

    徐恪问道:“那天宝阁,之前臣也有所闻,并已去过两次……只是陛下说的无极阁,臣却从未听说……不知是在何处?”

    李重盛道:“这无极阁……朕早年进去过……虽是在京城附近,但很难找……你也别去找了……眼下,你只管替朕盯住天宝阁即可!”

    顿了一顿,李重盛又道:

    “古语云‘尾大不掉’……如今,我大乾半数以上的兵器,已全赖那天宝阁供给,兵部的军器司、工部的少府局,都已形同虚设。据边疆奏报,他天宝阁所制的大马刀、双角长弓等器具,已然出现于萧国与楚国的军列之中……今日,他竟一气拿出一百二十万两巨银,如此实力,朕不得不忧也……”

    徐恪心中却不禁暗叹道:“如今,天下大旱,灾民不计其数,朝廷急需买粮赈灾,京城中却无人肯捐资纳粮。天宝阁于此国势艰危之时,挺身而出,带头捐银……却不料,他慕容阁主有心行善,却无意惹来皇帝猜忌,竟致‘尾大不掉’之疑……咳!做人,何其难矣!”

    高良士见徐恪脸上忽然现出忧容,他心知徐恪定是念着与慕容嫣之情,难以取舍,遂道:

    “徐经历……万岁爷的意思,只是让你盯着点儿……你可也别想多了……”

    李重盛却笑道:

    “‘徐经历’?……高良士,自今日起,你可得叫他一声‘徐百户’了……”

    高良士不由得满脸欢喜地看着徐恪,徐恪却是一副不知其所以然的表情……只见皇帝突然脸色一正,沉声说道:

    “徐恪听封!”

    高良士朝徐恪使了一个眼色,徐恪急忙躬身跪倒。只听得皇帝抑扬顿挫的声音高高传来:

    “户部经历徐恪,天性纯良,志虑忠贞,智足用命,才堪大用,朕特擢尔为青衣卫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