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推行(一更)
独孤漱溟盯着这幅图,脸色越来越凝重。 李澄空画完一幅,摆一下手,袁紫烟忙又铺上一张素笺。 李澄空继续挥笔作画,然后袁紫烟再换纸,李澄空再接着画。 一口气画了十二张。 独孤漱溟脸沉如水,明眸闪烁如晨星。 李澄空放下笔,接过袁紫烟递来的毛巾,拭着手说道:“夫人可是怕了?” “这是一省一份吧?”独孤漱溟道。 “正是。”李澄空点点头:“十二省地势各有不同,水渠的修建方式也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唉……”独孤漱溟轻轻摇头:“这工程太庞大,恐怕……” 她能想得到,只要在朝堂上一提出,马上便是反对如潮,甚至还有死谏的。 这需要耗费的民力太浩大,甚至百姓也会怨声载道,会不会激起民变也未为可知。 如果再有人趁机煽动,很可能天下大乱。 此举太危险。 李澄空笑了笑没说话。 独孤漱溟轻蹙黛眉:“要不然,一步一步来。” 每年修一点儿,凭着自己如今的威望,应该能推行得下去,想一下修完,几乎不可能。 李澄空笑道:“夫人,现在想求稳,待到大旱来临可就来不及了,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百姓就乖乖等死罢。” 独孤漱溟沉吟:“现在就开始蓄粮,从他国购粮。” 天元海诸岛皆是温暖湿润,几乎不可能干旱,人们都会想:四面环海还会干旱? 所以水渠灌溉是极为懈怠的,收成如何基本就看天,最常见的是涝灾。 下雨太多导致粮食欠收绝收。 李澄空叹道:“这一次是气候异常,西阳岛会大旱,其余诸岛也不会平静,整个天元海都难幸免。” 西阳岛大旱,有的岛会大涝,平衡一旦打破,便处处失衡,然后便成天灾。 今年的天元海百姓日子都不会好过,涝灾还好一些,毕竟都有经验面对,可旱灾太罕见,若无准备便是颗粒无收。 “如此严峻?” “都得提前做好准备。” 袁紫烟道:“老爷,那其他诸岛也要告知吗?” 李澄空沉吟。 他亲自去说也未必管用,天元海诸岛的皇帝恐怕更相信自己的钦天监。 “要不然?我提醒烛阴司各宗。” “嗯?只能如此了,让他们不得外传。”李澄空点点头:“只能尽人力听天命了。” 外传扩散的话?朝廷会觉得武林各宗是煽动百姓?扰乱民心。 独孤漱溟神情凝重。 李澄空道:“实在不行的话,让烛阴司来吧?武林高手修渠会更容易几分。” “老爷,他们不会答应的。”袁紫烟忙摇头。 这些武林高手们自甚极高?怎么可能去做役夫做的事?让他们去杀人还好,让他们挖沟建渠,绝对是宁死不从。 李澄空笑笑:“那就要看你这个司主的手段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老爷?拿什么赏?”袁紫烟道:“拿银子的话?他们一定不会答应的。” “那用什么赏?” “武功秘笈?” “那就用武功秘笈。” “老爷,哪里去弄这么多秘笈呀。”袁紫烟摇头苦笑:“根本不可能的事。” 李澄空沉吟道:“我会创一门心法,用来炼体,增强力量与速度,这建渠便是修炼的方式?但凡完成任务的皆可得传。” “什么心法?”袁紫烟好奇道。 “就叫灵渠诀吧。”李澄空笑道:“给我十日时间,便能创得出。” 袁紫烟笑道:“老爷?他们未必会买帐,即使是老爷你亲自所创。” 李澄空点点头。 “那就找一批听话的。”李澄空道:“不过别说是我所创?只说是我奇遇所得。” 人们往往更相信古人的智慧,不信今人?尤其是武功心法?稍有差错就是走火入魔甚至丢脸?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心法是不能信任的。 “是。”袁紫烟点头。 李澄空看向独孤漱溟:“夫人,地势险峻之处,让烛阴司的武林高手来,容易的地方让百姓来,如何?” 他再次提笔,在十二张图上勾勾划划,标注出哪些百姓修哪些武林高手修。 袁紫烟盯着这十二张地图瞧:“老爷,难不成你将整个大月的地形地势都收入脑子里?” “这有何难。”李澄空放下笔。 独孤漱溟道:“我会想办法推行。” 李澄空已经做到这般程度了,还推行不了的话,自己这个皇帝也太无能。 李澄空笑道:“这确实得看夫人的手段了,还有紫烟你的手段。” “老爷放心,包在我身上。”袁紫烟拍拍高耸胸脯。 独孤漱溟却仍一脸凝重。 她却没有十足把握,确实需得好好想一想,怎么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阻力。 朝廷修建工程往往会损失民心,就是因为官员会最大程度的压榨民夫,这是官员们上下克扣发财的好机会,他们绝不会放过。 即使身为皇帝也无力阻止这一乱象,这个时候的官员,上下一体,默契十足,朝廷也捉不到把柄。 总不能觉得他们贪污,觉得他们克扣,就直接捉了吧,总得有证据,可偏偏很难找到证据。 随后的几天,独孤漱溟睡觉总睡不好,辗转反侧,脸色沉肃。 早晨一家吃饭的时候,独孤弦很知趣,乖巧无比,不去粘着独孤漱溟。 李澄空没有再多出主意。 独孤漱溟身为一个皇帝是合格的,可以独自面对难题,自己只需在后面撑一把即可,不必多说。 宋玉筝那边也得到他通知,准备修建水渠,不出所料的遇到极大阻力,朝臣们上下异口同声的反对。 甚至此事扩散到民间,民间已经议论纷纷,觉得这位女皇帝好大喜功,实在不是明君。 数百年都没修水渠,她这个皇帝一上位,就要修水渠,这是要干什么? 说是大旱,可这么多年哪遇过什么大旱,只有涝灾,修水渠就是白费功夫,是为了留下一个印记吧? 此事让宋玉筝几乎成了公敌,朝廷上下众口一辞的反对,已然推行不下去。 她要硬来,以圣旨强令推行,可两个老臣以头撞金柱,便要以死相谏,顿时便僵持在那里。 她真要下了圣旨,这两个老臣一定会在家里上吊,可她又坚信李澄空的判断,如果不修建水渠,必会受灾。 最后她一狠心,直接将两老臣软禁,让他们与世隔绝,从而强硬下旨。